據IDC圈不完全統計,2024年出現新動態的智算中心項目共223個(含未公布算力規劃部分的項目)。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下,智算需求迅速增長,數據中心加速向智算中心演進,同時,為更好的滿足人工智能需求,智算中心呈現出新的發展方向。
博大數據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副總裁李亞
博大數據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副總裁李亞指出,受技術進步、市場需求及政策推動,智算中心快速發展,其在計算資源與應用、數據處理方式、建設與發展上與數據中心存在明顯差異,側重于高性能計算資源的部署與管理;采取分布式、大規模并行計算技術來提高計算速度;被視為智算時代的基礎設施,要求從硬件到軟件、從芯片到架構、從建設模式到應用服務都應是開放且標準的,但目前建設標準較少。
智算中心的快速發展將影響整個產業鏈發展,包括重構傳統ICT產業的生態、促進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增長、構建普適普惠的服務生態、推動節能減排和綠色環保等發展等。
同時,基于不同行業差異化需求,智算中心還將繼續演進創新,李亞表示這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首先,是通過算力基建,讓AI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的資源,實現彈性、按需調用。其次,要從傳統提供算力向提供“算力+算法”去轉變,通過預置行業大模型算法、預訓練等方式向客戶提供服務,推進算力的普惠。再次,隨著算法開發與模型訓練的進一步展開,人工智能應用從專業化向泛在化轉變。未來智算中心可以嘗試從傳統軟硬件向智能化升級,為客戶提供更多便捷的個性化開發服務,讓客戶把數據帶進來,把結果帶回去。最后,智算中心是要持續推進液冷等降碳技術的應用,堅決推行可持續發展路線。
基于對智算的充分認知,博大數據采取了多種舉措,具備了優異的創新能力,目前已經建立了優勢。據李亞介紹,憑借20年的行業經驗和技術積累,博大數據在服務方面涵蓋了基礎服務、連接類服務、算力及運維服務、增值服務四大核心服務,并憑借自身優勢,提供融合智算算力的業務服務,全面滿足企業存儲、使用、計算的全鏈路需求。
博大數據成功打造了高算力、高能效、高彈性、高管理、高可靠、高安全的智算中心,建設了算力集群,實現了國內外市場的拓展,在全國范圍內環首都、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建立了超大融合算力基礎設施集群。在深圳前海和廊坊安次建立了兩個超大型的旗艦智算中心。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以菲律賓項目為標志,成功開拓東南亞市場藍海。
其中,深圳前海智算中心,一期在今年3月18號舉行了開園儀式,可提供40000P的算力支撐,是目前前海和大灣區最大的智算中心,能夠為產業升級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撐;在綠色節能上,深圳前海智算中心采用了多項的制冷與節能方式,包括結合風冷和液冷,高效節能支持智算服務器運行,降低機柜內部溫度,提高設備壽命和穩定性,同時,采用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利用再生能源和節能設備,進一步實現綠色計算目標等;在智算中心服務方面,深圳前海智算中心項目上,博大數據不但提供高性能的算力基礎設施,還結合客戶的需求,提供了定制化、智能化的服務,包括通過AI驅動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智能調度、負載均衡、故障預測等功能,為客戶多場景的應用保駕護航。
未來,博大數據將堅持一底座、二曲線、三階段的戰略方向,聚焦多元商業伙伴,構建整個算力的產業共同體,推動AI+IDC融合創新,持續布局算力中心,加速打造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企業簡介
博大數據作為領先的融合算力基礎設施服務商,其核心團隊擁有超過20年的行業運營管理經驗,積累了豐富的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及邊緣算力資源,并具有強大的算力建設能力、平臺服務能力以及算力運營能力,致力于打造一體化數據與算力融合的數字基礎設施平臺,賦能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
博大數據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副總裁李亞1
以下為訪談內容:
Q1:從現實角度看,數據中心正加速革新,向智算中心演進,您認為兩者之間的差異是什么?驅動這種演進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A1:數據中心和智算中心還是存在多個顯著的差別,主要分三個方面:
在計算資源與應用領域,數據中心主要注重大規模的數據存儲和處理,通過構建高可靠擴展性、高可靠性的數據處理平臺來支撐企業業務。智算中心側重于高性能計算資源的部署與管理,具有高性能、低延時、高可靠性等特點,它主要承載當前人工智能計算需求,這些需求正呈指數級增長。
從數據處理方式,數據中心主要采取分布式存儲、異構計算等技術,以實現大數據處理、分析和挖掘,能夠提供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同時也可以為企業提供實時數據分析與預測服務。智算中心通常采取分布式、大規模并行計算技術來提高計算速度,并將數據處理和運算加速來支持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等領域的復雜計算需求。
從建設與發展來講,數據中心的建設比較成熟,但智算中心建設現在行業內標準比較少,它被視為智算時代的基礎設施,類似于水利交通于農業社會、“鐵公基”、電網之于工業社會,這些要求從硬件到軟件、從芯片到架構、從建設模式到應用服務都應該是開放的、標準的。
驅動數據中心向智算中心演進的核心因素包括技術進步還有市場需求和政策推動。首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智算中心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使得數據處理和計算更加高效、智能。其次,隨著企業對靈活性和效率的要求不斷提高,智算中心能夠快速滿足其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降低運營成本的需求。最后,政府對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的扶持政策及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法規要求也促進了智算的發展。
Q2:智算中心的演進對整個產業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A2:智算中心的演進對整個產業生態的影響包括,重構了傳統ICT產業的生態、促進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增長、構建普適普惠的服務生態、推動節能減排和綠色環保等方面。
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將為感知層、基建層、模型層、應用層、服務層的完整環節帶來增量需求,這一演進將推動智算中心作為AI應用的核心載體和基座,通過合理多元化的技術配置,使其兼顧通用性和專用性,可讓更多領域場景、不同技術路線的應用扎根其上,充分釋放每P算力價值的成效。
同時越來越多的廠商將依托自身的優勢資源和能力,圍繞AI賦能進行跨環節、跨產品的服務拓展。據報告,現在全國有30多個城市正在建設和提出建設智算中心。“十四五”期間,在智算中心實現80%應用水平的情況下,城市對智算中心的投資可帶動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的增長基本上在2.9到3.4倍左右。智算中心的創新發展將輻射帶動大區域的整個數字化轉型,成為數字經濟的新的動力引擎。
智算中心的演進將推動算法應用普適化和算力服務的普惠化,逐步構建普適、普惠的服務生態,這樣使得更多企業和個人能夠享受到高效、便捷、安全的智能計算服務。
智算中心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載體之一,其節能減碳工作對于實現環境可持續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智算中心的演進,制冷一體化設備等高效節能設備將得到廣泛應用,推動整個產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Q3:人工智能產業化的發展受多重因素影響,智算中心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又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A3: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千行萬業都在從+AI向AI+轉變,政府也將人工智能+作為重要工作在推動,智算中心作為整個新時代的基礎設施,是承載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同時,算力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正成為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目前企業對算力的需求無疑是多樣化的,在不同場景下對通用算力和AI算力、邊緣算力以及超算的需求和程度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提供定制化的、彈性化的算力服務,這是當前行業的關鍵點。
博大數據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了融合算力的探索,充分利用AI為智算中心賦能優勢,發展AIDC,為企業提供先進的綜合性的算力服務,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總的來說是一個先行者和排頭兵的角色。同時,博大數據與行業上下游保持著緊密的合作,將持續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致力于營造一個多元、共生、共贏的智算生態體系。
此外,智算中心應當發揮算力基礎設施的公共屬性,當好底座,通過合理和多元化的技術配置,使其充分兼顧通用性和專用性,可讓更多的領域、場景、不同技術路線的應用扎根其上,充分釋放每P算力的價值成效。通過算力、數據的靈活共享和高效調度,促進不同應用之間算力峰谷的互補,攤低成本,進一步提升其公共性和通用性,促進普惠化發展。同時堅持開放開源、集約高效,綠色普惠的建設原則,朝著標準化、集約化、低門檻和綠色低碳方向來發展。通過算力+算法的一體化和基建化,發揮智算中心普惠高效的賦能結果。
Q4:在不同行業智能化的過程中,智算中心是如何助力,提升效率與創新的?
A4:智算中心未來的創新方向,首先,是通過算力基建,讓AI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的資源,實現彈性、按需調用。其次,要從傳統提供算力向提供算力+算法去轉變,比如通過預置行業大模型算法、預訓練等方式向客戶提供服務,推進算力的普惠。再次,隨著人工智能算法開發和模型訓練,從專業化向泛在化轉變。未來智算中心可以嘗試從傳統軟硬件向智能化升級,為客戶提供更多便捷的個性化開發服務,讓客戶把數據帶進來,把結果帶回去。最后,是要持續推進液冷等降碳技術的應用,堅決推行可持續發展路線。
Q5:作為領先的融合算力基礎設施服務商,博大數據在智算中心領域有哪些獨特的優勢?您能否結合具體實踐案例做一下說明?
A5:首先,博大數據在智算中心領域擁有顯著的技術優勢,公司憑借20年的行業經驗和技術積累,成功打造了高算力、高能效、高彈性、高管理、高可靠、高安全的智算中心。比如我們博大數據的深圳前海智算中心,一期在今年3月18號舉行了開園儀式,可提供40000P的算力支撐,是目前前海和大灣區最大的智算中心,能夠為產業升級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撐。
同時,深圳前海智算中心采用了多項的制冷和節能方式,包括結合風冷和液冷技術,高效節能支持整個智算服務器,降低機柜內部的溫度,提高設備壽命和穩定性。
在智算中心服務方面,博大數據同樣表現出色,公司擁有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從需求分析、方案設計到項目實施、后期運維,可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前海智算中心項目上,公司不但提供高性能的算力基礎設施,還結合客戶的需求,提供了定制化、智能化的服務,例如通過AI驅動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智能調度、負載均衡、故障預測等功能,為客戶多場景的應用保駕護航。
博大數據在智算領域的創新能力應該是值得稱道的,公司緊跟行業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推動智算中心的升級和演進。比如博大數據的深圳前海智算中心采用了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應用,利用再生能源和節能設備進一步實現綠色計算目標。同時公司還引入智能運維管控平臺,高效節能的智能照明等創新應用,進一步提高了智算中心的能效和高可靠性。
另外博大數據響應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我們現在在菲律賓的馬尼拉核心商業區投資建設了3600個機柜的大集群數據中心,滿足菲律賓本地政府、企業和全球云服務廠家,包括中國出海企業數據中心托管的需求。在國內,博大數據在廊坊、深圳以國際A級標準建設了超大規模的智算中心,唱響了數字發展的“雙城計”,滿足客戶算力中心和傳統數據的需求。
Q6:隨著智算需求的進一步提升,技術的進一步升級,博大數據在未來有哪些規劃和戰略部署?
A6:未來博大數據將堅持一底座、二曲線、三階段的戰略方向,聚焦多元商業伙伴,構建整個算力的產業共同體,推動AI+IDC融合創新,堅持布局算力中心的征程,加速打造新質生產力,以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博大數據在全國范圍內環首都、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建立了超大融合算力集群。同時在深圳前海和廊坊安次建立了兩個超大型的旗艦智算中心,南北相望。這樣布局是積極響應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成功實現,和高效支撐東西部數據流動和算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國際上,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以菲律賓項目為標志,成功開拓東南亞市場藍海,這對博大數據來說,是在全球算力網絡布局上邁出的很關鍵的一步。
服務方面,博大數據為企業服務涵蓋了基礎服務、連接類服務、算力及運維服務、增值服務四大核心服務。同時公司利用自身的優勢,提供融合智算算力的業務服務,滿足企業存、用、算全鏈路需求,全面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成功。
中國IDC圈企業俱樂部——隸屬于科智集團旗下傳媒業務板塊,中國IDC圈發起,由政府、算力中心及云計算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投融資等多方企業共同組成的行業交流與合作平臺。企業俱樂部在覆蓋數據中心全生態的同時,依托完善的服務流程與項目機制,為企業提供技術推廣與交流、資源合作、品牌營銷、供需對接及資本服務。致力于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與應用推廣,幫助企業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打造數字產業基礎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