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知名投行Jefferies最新發布了一篇名為《China's AI Capex & Cloud Growth: A Top-Down View》的深度研究報告,就中國的AI資本支出與云增長進行了深度探討。
報告指出,強大且低成本的開源模型將加速AI的利用率。類比,可以參考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數據自2009年以來增長約3,000倍的情況,預計AI推理需求將呈爆炸式增長。然而,最大的制約因素可能仍然是芯片供應。預測2025年中國AI資本支出將超過人民幣5000億元。到2030年,中國AI資本支出將達到1萬億元(其中服務器(包括AI專用和通用服務器)將占AI資本支出75%以上。),屆時算力將獲得5倍增長、云收入將增長3倍增長。同時預測中國AI年度電力需求將增長到5.5GW,IDC資本支出有望增至137億美元。
這份報告透露了以下幾個重要事實值得關注
1.市場競爭格局與結構性特征:中國云市場競爭格局高度分散競爭激烈,擁有10余家主要服務提供商,遠超美國市場的寡頭壟斷結構。但市場滲透率相對全球仍處于較低水平,存在顯著增長空間與市場成熟度提升潛力。
2.服務類型分布與定價趨勢:從服務類型構成來看,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在中國云收入結構中占主導地位,2024年在公共云收入中占比高達74.4%,而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分別僅占14.1%和11.5%。受規模經濟效應和市場競爭壓力驅動,中國云服務價格呈長期下行通道,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擴大用戶基礎并刺激企業采用。
3.資本支出效率與全球對標:中國云服務提供商(CSP)的資本支出與銷售比率低于全球三大云巨頭,反映出投資效率存在差距。然而,以DeepSeek為代表的開源生成式AI模型正在縮小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技術與投資效率鴻溝,預計將促使國內CSP調整資本配置策略。
4.開源模型驅動AI平權:低成本、高性能的開源模型(如DeepSeek)正顯著加速AI應用落地,推理需求有望呈指數級增長。類比移動數據流量自2009年以來增長了約3,000倍的歷史軌跡,AI推理計算需求可能遵循類似爆發性增長路徑,但仍會受限于算力供應端的瓶頸制約。
5.硬件供應約束與產能預期:芯片供應構成中國AI發展的關鍵長期制約因素。基于7納米制程的產能和良率預測,預計中國GPU產出在2024至2030年間將實現6倍增長,但受限于良率波動等不確定性因素,實際可用算力增長幅度可能低于硬件產出增速。
6.市場共識與資本支出預測:當前市場對大型云服務提供商/互聯網企業的資本支出預期可能存在顯著低估。隨著AI初創企業生態系統擴張和算力需求攀升,云基礎設施投資規模有望超出市場共識預期,特別是2026年后的中長期投資軌跡。
7.電力需求與IDC投資:基于不同AI芯片的功耗特性與算力密度,預計中國AI相關電力需求將從2025年的3.2GW增長至2030年的5.5GW,相應驅動IDC資本支出從人民幣590億元擴張至人民幣98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10%。
中國IDC行業面臨戰略轉型機遇
根據報告分析,面對中國AI和云市場的發展趨勢,IDC運營商需要進行戰略性轉型:
1.計算密度提升:為滿足AI工作負載需求,IDC必須提升單位面積算力密度,這意味著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先進的散熱技術。
2.電力資源規劃:報告預測,中國AI年度電力需求將從2024年的3.3GW增加到2030年的5.5GW,這將推動約137億美元的IDC資本支出。IDC運營商需提前規劃電力資源獲取。
3.靈活部署模式:同時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部署,滿足不同客戶群體需求。
4.降低互聯成本:與電信運營商建立戰略合作,降低帶寬和互聯成本,提升競爭力。
5.高效能服務器部署:適應國產芯片生態,確保基礎設施能夠高效支持國產AI和云計算芯片。
盡管面臨著芯片供應限制的挑戰,中國AI和云計算市場的增長前景依然廣闊。IDC行業作為這一發展的基礎設施提供者,既面臨著轉型挑戰,也站在前所未有的機遇門檻。隨著DeepSeek等開源模型降低AI應用門檻,推理需求將呈指數級增長,帶動云計算和IDC基礎設施的整體擴張,最終推動中國數字經濟走向新的高度。
【AI算力產業討論社群|僅限受邀加入】
席位鎖定中:AI算力領域TOP級從業者專屬圈層
√ 與頭部算力企業深度對話
√ 獲取一手全球AI與算力產業信息
√ 獲取AI算力產業獨家信息
√ 隨時了解智算中心項目動態
√ 有機會參與主題AI與算力產業交流活動
掃碼驗證身份(需備注姓名/公司/職務)
注:每滿200人關閉入口
不止是 DeepSeek,更是 AI 算力產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