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作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如何打造低能耗的綠色算力系統,成為各國算力競爭的成敗關鍵。呼和浩特用2025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的成果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云谷(圖:張家輝 劉慧)
什么是算力?
清晨醒來查看一天的天氣,通勤路上導航輔助駕駛精準引路,到公司樓下刷臉買份早餐……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切片,背后都有強大的算力作為支撐。
《中國算力白皮書(2022年)》將算力定義為:數據中心的服務器通過對數據進行處理后實現結果輸出的一種能力。數字時代的算力,就如同陽光、空氣、水,無聲無息地浸潤著現代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成為支撐個人便利、企業運轉乃至國家治理的數字基石。流暢的大模型對話、精準的自動駕駛、便捷的智慧城市,驅動這一切變革的引擎,正是澎湃不息的計算之力。
算力是如此重要,不夸張地說,沒有算力,高效便捷的現代社會便難以運轉,因此國家對發展算力高度重視。2022年,“東數西算”工程啟動;2024年底,由央視綜合頻道和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制作的《大國基石》第三期《算力引擎》中,“算力即國力”的論斷更是將算力產業發展推向國家戰略的高度。
作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全球范圍的算力競賽日趨白熱化,我國的算力需求更是如洪流般激增,與此同時,傳統數據中心的巨大能耗和碳排放,成為制約算力發展的“緊箍咒”。
而破局的關鍵,就在一個“綠”字。
如何打造低能耗的綠色算力系統,成為各國算力競爭的成敗關鍵,呼和浩特用2025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的成果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綠色算力發展研究報告》,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發布了《“東數西算”樞紐節點綠色算力指數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呼和浩特城市副中心和林格爾新區的綠色算力發展指數已連續兩年(2024年、2025年)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中位列第一。
和林格爾新區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八大樞紐、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之一的和林格爾新區算力總規模已突破10萬P,建成總負荷554MW,預計2025年底將達到1100MW,集聚了三大運營商、金融機構、國家部委和頭部企業等46個數據中心項目,有著“中國云谷”的稱號。
中國電信云計算信息園(圖:張家輝 劉慧)
綠色算力綠在何處?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算電協同國家試點項目為例,該年供電量達到7.9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水電站單臺70萬千瓦機組滿發約50天的發電量;降低能耗9.7萬噸標準煤,相當于約1600多節標準火車皮(每節60噸)滿載的煤炭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5.6萬噸,相當于約5600公頃(約8個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面積大小)森林一年的固碳量。與此同時,和林格爾新區依托安全穩定的蒙西電網,加速布局源網荷儲、共享儲能項目,積極創建“國家級零碳園區”,全力打造國內發展綠色算力的絕佳之地。
移動智算中心遠景(圖:張家輝 劉慧)
此外,和林格爾新區率先在全區啟動建設綠電直供示范項目,推動綠色算力對新能源就地消納,和林格爾新區綠電直供項目(一期)被國家數據局評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應用優秀案例。
在眾多“綠電”項目的支持下,和林格爾新區已投入運營的數據中心綠電使用比例超過86%。
“綠電洼地”引發集聚效應。大會上,京能“京數蒙算”和林格爾智算中心項目等5個大型算力中心項目在呼和浩特落地,總投資超過200億元的10個重點項目成功簽約,和林格爾集群至樞紐間算力網絡建設成果正式發布、國家首批萬兆園區試點(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建設成果正式發布,新一代昇騰AI云服務已在華為云和林格爾數據中心規模上線;內蒙古量子信息創新工程中心、燧原科技中科國算AI應用研究實驗室等實驗室揭牌……
中國農業銀行數據中心(圖:張家輝 劉慧)
呼和浩特市與寧夏寶豐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全國首個綠色算電協同基地在和林格爾新區正式啟動,該基地包括120MW/480MWh共享儲能基地、2個10萬卡數據中心集群、信創及智算服務器生產基地、芯片檢測實驗室及算電協同綠電供應基地。此外,全國首個“東數西算”綠色算力產業風險解決方案、中國資源循環集團全國首個“算力資產資源綠色循環”解決方案正式發布。
數聚小鎮(圖:張家輝 劉慧)
2025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的成功舉辦,是呼和浩特交出的一份“綠色算力”高分答卷,也深刻詮釋了用綠色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唯有擁抱綠色,算力引擎方能澎湃不息,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展的核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