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備受矚目的2025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上,呼和浩特市正式發布《關于促進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每年將統籌安排1.28億元專項資金,推出5大方面、17項重磅措施,全力推動產業升級。這一系列戰略舉措的落點與核心,正是和林格爾新區。
多層次政策疊加,筑牢新區發展基石
和林格爾新區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從國家到地方層層遞進的堅實政策基礎之上。2023年,《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的“東數西算”項目建設,將其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進入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精準出臺《關于支持內蒙古和林格爾集群綠色算力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真金白銀”的16條具體措施,為新區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真金白銀”注入,全方位賦能產業生態
此次呼和浩特市發布的1.28億元年度專項資金,為和林格爾新區構建了一個從基礎設施到應用生態的全方位賦能體系。
在建設國家重要算力基地方面,每年高達5000萬元的“算力券”將直接發放,旨在大幅降低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獲取優質算力的門檻,讓創新不再為算力成本所困。同時,每年安排2000萬元資金,專項支持AI芯片、服務器生產、網絡設備及安全防護等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與協同突破。戰略性布局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成渝等地區的南北雙向算力走廊通道,將進一步鞏固和林格爾新區的國家級網絡樞紐地位。
在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方面,每年投入2500萬元實施“數據要素x”行動,通過評選標桿案例、建設可信數據空間、培育數據交易市場與第三方服務生態,旨在孵化一批滿足本地發展需求的數據產業,打造高效便捷的數據流通服務生態。
在搭建算法創新應用生態方面,每年安排2000萬元資金,用于建設人工智能創新孵化社區,并發放“人工智能語料券”和“人工智能模型券”,以支持語料庫建設和數據標注技術創新。此外,還將加大開放全市政務應用場景,征集“人工智能+”優質場景,鼓勵大模型的研發與備案,為算法創新提供豐沃的土壤。
為全面激發產業活力,設立總規模不低于30億元的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將有效撬動社會資本,形成資本合力。同時,每年再安排1300萬元用于建設產教融合基地,強化人才支撐,為新區的長遠發展儲備智力資源。
從藍圖到現實,新區已成算力集聚高地
政策的持續落地,已在和林格爾新區結出累累碩果。目前,和林格爾新區已成功吸引并落地了包括中國移動智算中心、中國電信云計算信息園在內的多個大型數據中心項目,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這些項目的投產運營,直接推動呼和浩特市整體算力規模達到10.1萬P,其中智能算力規模位居全國首位。
更值得一提的是,和林格爾新區在綠色發展上已走在全國前列。通過先進的多邊交易體系,區內數據中心綠電使用比例已超過80%,使和林格爾新區成為“東數西算”工程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中,名副其實的綠電使用比例最高、用電成本最低的地區,構筑了無與倫比的綠色競爭力。
展望未來,和林格爾新區將繼續作為核心,深度參與培育以綠色算力與人工智能為核心,與綠色電力、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深度融合的區域特色產業生態,為全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獨特的“內蒙古方案”。和林格爾新區,正以堅實的步伐,邁向充滿無限機遇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