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云計算,很多人會想到綠色、經濟、環保、高效這樣的詞匯,那么云計算真如概念普及的那樣,屬于綠色產業嗎?其實不然。譬如隨著互聯網發展而興起的網絡自動化辦公、信息化管理、電子閱讀等新技術,表面上節省了大量能源和資源,然而背后產生的奇高耗電量令人咋舌,以互聯網和數據中心為支撐的云計算亦然。
服務器(電腦等硬件設備)是一個云基地的重點構成部分,圍繞著服務器,還需配置照明系統、后備電源、制冷設備等配套設施,為確保數據中心不間斷運作,整個系統24小時持續耗電。其中用戶瀏覽文章、下載視頻、發郵件、在線閱讀、購物等屬于可見的直接耗電行為,而為了支持這些行為在互聯網上流暢運行,背后的服務商實際背負著高額電費。綠色和平組織曾經表示,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公司不斷增加對“云”的運用,導致充滿服務器的數據中心大量建設,給地球“心肺”帶來巨大壓力,而遭不少科技公司艷羨的互聯網巨頭亞馬遜,更被稱作“最骯臟的”云計算服務廠商之一。舉例而言,造紙工業屬于重點耗能行業之一,在生產過程中大量消耗熱能、電能和水,在我國,造紙業耗能占整個工業能耗的2%左右,居輕工業耗能之首。然而經過對比發現,云數據中心比傳統造紙業還要耗電,云計算儼然成為主要環境污染源頭。
因此,無論是出于環保考慮抑或是運營成本考慮,綠色節能都應成為云計算的重要運行方式。云計算綠色運行應從三方面考慮。
一、規劃。建設云基地之前,需要做好充分調研,服務器散熱是數據中心頭等大事,因此數據中心選址地是否具備太陽能、風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條件,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此外,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更加節能的硬件產品及運行系統,應重點考慮采購節能設備。
二、技術。根據企業需求搭建數據中心,尋找模塊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而不必過于依賴現有模式;采用刀片架構的刀片式服務器已經成為高性能計算集群的主流,這種架構方式集服務器、存儲和網絡架構于一身,雖不好管理,但具有較好的節能優勢,企業應酌情使用。
三、管理。實現真正的綠色節能需要設置明確目標,有了目標,企業才有努力方向。因此,結合能源信息與企業運行一體化的管理系統必不可少。
令人擔憂的是,隨著云計算節能模式探索初見成效,更多不考慮實際需求的云數據中心正被大規模興建,國內云計算產業產能過剩、重復建設現象未得到有效遏制,更有甚者依然采取原始征地、蓋房及招商引資方式,生生將云計算變成了畸形房地產業態。在對云計算運行方式進行技術、管理改造的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也應與云服務需求程度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