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24日,由浙江省發展改革委、浙江省能源局主辦的2025年浙江省節能宣傳月暨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推廣活動在浙江杭州低碳科技館成功舉辦,蘭洋科技自主研發的“新型智驅自循環液冷溫控服務器”液冷新產品獲省級認可,入圍“2025年浙江省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亮相新產品展區,并作為重點企業及項目受到全面展示和推介。
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長潘建勇蒞臨蘭洋科技展位指導工作
此次蘭洋科技展出的新型智驅自循環液冷溫控服務器,“無泵驅動”是其核心創新點之一技術,它通過植物拓撲技術和微流道技術設計的微型高效蒸發腔,使工質在蒸發腔內受熱后實現相充分相變吸收熱量→氣相擴散傳輸→冷凝釋放熱量重力回流→系統內部自驅對流的閉環過程,為解決高密度計算散熱瓶頸提供了一條更節能、更安靜、更可靠和更高效的全新路徑。
除無泵設計外,新產品還采用了立體微流道和植物拓撲相結合的技術突破,將芯片表面積以幾何倍數擴展,使其冷卻液充分接觸,從而達到固/液/汽傳熱效率的最大化。采用氣/液雙流體循環技術,管路中出口管路干度無限接近1,在無驅動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高流速傳輸(局部氣體流速可達10m/s以上)。液體循環采用重力回流和毛細分配的方式,讓液體能自主填充至液冷散熱器的蒸發腔內的所有流道中。
相比傳統液冷,新型智驅自循環液冷溫控服務器的顛覆性優勢主要有以下四點:
- 無泵驅動:
基于低沸點液體工質的相變特性,微蒸發腔內液體工質通過潛熱蒸發實現高強度熱負荷吸收,產生的蒸汽由壓差驅動向換熱器自發膨脹;在換熱器內完成冷凝釋熱后,液態工質在重力勢差作用下實現冷端的自主回流。
- 傳熱穩定
微蒸發腔采用低位進液/高位排氣結構,通過幾何空間優化抑制液相夾帶,使出口干度趨近于1。系統維持微正壓工況,工質相變溫度偏移量≤±0.5K,保障傳熱穩定性。
- 植物拓撲技術
通過重力場定向布置氣相/液相管路:氣相管路結合蒸發腔拓撲技術設計,消除液相滯留風險,液相管路設置>1°傾角,強化冷凝工質自驅動回流。
- 降低功耗
采用交叉流板式換熱器,非對稱流道設,冷凝液膜厚度≤0.2mm,顯著降低液相滯留量,建立連續重力驅動液膜,冷凝液回流速率提升,二次側換熱功耗趨近“零”。
在節能方便,以典型的4U服務器為例,其CPU與GPU總發熱功率約為5kW,這些熱量需要約300W的風機將熱量吹散到服務器機房,同時機房空調需要使用約2.2~2.5kW的能耗(以空調COP為2~2.2w/w為例)。傳統散熱方式需要消耗2.5~2.8kW電能,本技術在集中冷卻工況下,僅需0.103kW外部冷卻水循環和散熱能耗,可以節約96%的能耗。同時蘭洋科技專利微流道冷頭較常規款水冷頭制作成本節降約70%,在高功率液冷熱平衡狀態管路內仍能保持微壓狀態,使自驅液冷系統管路布置成本較水冷系統節降約50%。該項技術在高熱密度場景下優勢明顯,可以應用于通訊、智算服務器、家用PC機和儲能等液冷散熱等多場景。
除了此次展出的新產品新技術以外,蘭洋科技已構建成熟的液態散熱技術體系,可覆蓋數據中心、5G基站、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多個核心領域,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高效、可靠、綠色的液態散熱解決方案。在“東數西算”和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面向“十五五”乃至2035年發展戰略目標,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不可或缺的新型生產力。
未來,算力節點將更加注重綠色化、智能化和自動化,液冷技術正符合這一發展方向。蘭洋科技正通過技術路線驗證、小規模應用示范試點部署及規模化復制,助推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為國家“雙碳”目標與全球氣候行動提供可復制、可驗證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