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底,高盛發布了一篇名為AI datacenters and electrification to drive+c 40%_50%growth i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的深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份報告闡述了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加速演進,以智能計算為主的數據中心正迎來高速發展期。報告預測,到2033年,歐洲AI和傳統數據中心新增用電需求將相當于葡萄牙、希臘和荷蘭當前的總電力消耗。放眼中國,作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數據中心能源消耗增長態勢更為迅猛。報告特別指出,未來AI和傳統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增長,將主要集中在兩類國家:一是擁有廉價、充足基礎電力資源的國家,如北歐、西班牙和法國;二是擁有大型金融服務和科技公司,且愿意出臺稅收優惠等政策吸引數據中心的國家,如德國、英國和愛爾蘭。對比來看,中國在能源稟賦和產業政策上具備吸引數據中心投資的綜合優勢。
高盛名為AI datacenters and electrification to drive +c 40%_50% growth i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的深度報告
智算中心能耗問題凸顯。報告指出,AI服務器的功耗是傳統服務器的10倍,一次ChatGPT查詢耗電量是傳統搜索的10倍。這意味著,隨著AI技術在金融、制造、交通等領域滲透加深,中國智算中心能源供給保障將面臨挑戰。
基于以上背景,我們對智算需求爆發背景下,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的三個能源變革方向進行簡單的探討
01 能源效率提升
報告顯示,2022年愛爾蘭數據中心耗電已占全國總量的18%,且過去7年增長了4倍。面對數據中心用電量"瘋狂"增長,歐盟提出到2030年,新建大型數據中心PUE降至1.3以下。
2022年愛爾蘭數據中心耗電
中國IDC圈分析
這張圖展示了未來十年(2023-2033年)歐洲電力需求的預期增長情況,分不同場景給出了估計值。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基準情景下,預計到2033年歐洲電力需求將比2023年累計增長約40%,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6%。造成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電氣化、工業電力需求、電動汽車以及電力供暖等。
其中,電氣化(如電動交通工具、電力采暖等)和電動汽車推廣將貢獻最大的需求增量,工業用電需求增長次之。同時,各驅動因素對電力需求的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如電氣化帶來的需求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1%,而能效的提升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求的增長。可以預見,在各國持續推進能源轉型、電氣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未來電力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對比歐洲,中國工信部《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到2023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PUE降至1.3以下。這意味著數據中心能源利用率需提升23%。要實現上述目標,智算中心需從芯片、架構、散熱、供電等各環節系統優化。例如液冷技術可將制冷能耗降低50%以上;采用AI調度、負載預測等智能運維技術,可實現能耗再降10%。此外,國內頭部企業正通過自研芯片、定制化服務器,從底層硬件和算法優化能效。如阿里云研發的含光800芯片,較通用芯片功耗降低50%。綜合來看,軟硬件協同創新有望使智算中心PUE降至1.1,超額完成政策目標。
02 能源結構轉型
報告預測,歐洲2023-2033年將新增800吉瓦風光裝機。可再生能源成本優勢凸顯,風光發電平準化度電成本已低于火電。
歐洲2023-2033年將新增800吉瓦風光裝機
中國IDC圈分析
該圖展示了歐盟27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電力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從2000年的20%持續上升,2021年已達到28%,預計到2033年將進一步提高到54%,成為主要的能源消費形式。
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消費占比則逐步下降,煤炭占比從2000年的近20%下降到2021年的12%,到2033年將降至4%以下;石油占比也從2000年的近40%降至2021年的36%,預計2033年僅占21%。天然氣占比基本保持穩定。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發電量將大幅提升,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由2021年的17%提高到2033年的28%。歐盟能源結構的變化趨勢體現了各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淘汰化石能源的能源轉型決心。未來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持續快速增長,以電力為主的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加速構建。
在"30·60"雙碳目標引領下,中國風光發電也將迎來黃金十年。預計到2030年,中國風電容量達到8億千瓦。面對新增電力消納壓力,智算中心大有可為。一方面,憑借負荷穩定、可調節等優勢,數據中心可通過錯避峰用電,高效利用棄風、棄光電量;另一方面,數據中心集中用能的特點,與大型風光基地規模開發、集中送出相匹配。雙方強強聯合,不僅可實現數據中心供電低碳化,也有利于風光消納,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03 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
據測算,歐洲電網平均年齡已超40年,急需升級改造。未來十年歐洲輸配電網絡投資將達8000億歐元,重點推進智能電表、柔性互動等建設。中國電網基礎設施相對較新,報告指出中國電網平均年齡僅為15-20年,但隨著風光等新能源大規模接入,中國的電網現代化進程也在加快。
歐洲電網平均年齡已超40年
中國IDC圈分析
該圖比較了全球不同地區電網的平均老化程度。可以看出,歐洲電網年齡最大,平均在45-50年,遠高于其他地區,這意味著歐洲電網基礎設施總體上較為老舊,亟需升級改造。北美電網平均年齡次之,為35-40年。拉美、亞太其他地區電網年齡在25-30年。非洲、東南亞、中東地區電網相對較新,平均年齡為20-25年。
中國電網平均年齡最小,僅為15-20年,反映出中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一個地區電網平均年齡越大,往往意味著電力系統效率較低,并且面臨設備老化失修的風險,需要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維護和升級換代。
通過抽象、賦能,智慧電網將全面賦能數據中心靈活高效用能。首先,數字孿生、VR仿真等新技術應用,可實現數據中心選址優化,提升電網接入便利性;其次,AI調度、需求響應等手段,可突破電網調峰限制,幫助數據中心實現錯避峰用電;再次,區塊鏈、能源互聯網等探索,可促進數據中心參與分布式電力交易,構建源網荷多元協同的新生態。
可以預見,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數據中心作為靈活負荷的價值將不斷凸顯,其參與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廣度和深度值得期待。
綜上所述,智算爆發正重塑數據中心能源版圖。技術創新、能源轉型、電網智能化三大變革方向,將共同助推數據中心產業邁向綠色、低碳、高效發展的新階段。這一轉型過程需要產業鏈各方協同發力,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先行先試,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能源數字化發展新路徑。唯有如此,數據中心才能成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點,為數字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算力。
為進一步推動智算產業的生態構建與合作,中國IDC圈將于2024年6月18日在深圳舉辦“中國智算生態發展大會”,大會將邀請院士專家、政府主管部門、大模型企業、智能算力供應商、云廠商、電信運營商以及芯片企業、服務器企業的專業人士參與,共促產業鏈上下游交流與共贏。大會官網地址:http://m.017457.cn/Special/2024CICEDC/
中國智算生態發展大會
掃碼報名
近期會議
中國智算生態發展大會
時間:6月18日
地點:深圳
中國智算綠色科技大會
時間:7月18日
地點:上海
中國智算與產業服務峰會
時間:9月5日
地點:北京
合作聯系:李女士1369354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