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節約用水條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76號正式發布。條例中要求,對用水達到一定規模的單位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并指出用水單位的用水計劃應當根據用水定額、本行政區域年度用水計劃制定。
定額用水 數據中心怎么辦?
很顯然,數據中心已經屬于“用水達到一定規模的單位”。就算以北京市地方標準《用水定額第11部分:數據中心》中的“先進值”——WUE為1.4L/KWh計算,一個普通的3000個標準2.5Kw機柜的大規模數據中心日耗水量也要達到200噸以上。
數據中心用水之多,甚至引起了一些缺水地區地方政府的重視和限制。“東數西算”工程樞紐節點之一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人民政府曾出臺臺《關于禁止集寧區大數據企業使用地下水冷卻降溫的通知》,禁止數據中心采地下水降溫。
數據中心作為信息化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耗和環境影響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如何實現數據中心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
隨著《節約用水條例》的發布,數據中心對于水資源的利用將受到更嚴格的管理和監管,定額用水將成為常態。
條例的第十一條明確:
第十一條國務院水行政、標準化主管部門組織制定全國主要農作物、重點工業產品和服務業等的用水定額(以下稱國家用水定額)。組織制定國家用水定額,應當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意見。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制定嚴于國家用水定額的地方用水定額;國家用水定額未作規定的,可以補充制定地方用水定額。地方用水定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經同級水行政、標準化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并報國務院水行政、標準化主管部門備案。
用水定額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水資源狀況、產業結構變化和技術進步等情況適時修訂。
第十三條國家對用水達到一定規模的單位實行計劃用水管理。
用水單位的用水計劃應當根據用水定額、本行政區域年度用水計劃制定。對直接取用地下水、地表水的用水單位,用水計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相應流域管理機構制定;對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用水單位,用水計劃由城市節水主管部門會同城市供水主管部門制定。
用水單位計劃用水管理的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毫無疑問,《節約用水條例》通過將對數據中心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也將促進行業提高對WUE的重視程度——在PUE值已經接近極致的今天,WUE或許也將成為衡量數據中心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管局、銀保監會、國家能源局聯合啟動的“2022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推薦工作”就將“水資源利用水平”納入了評選標準。
此外,很多地方政府開始了對數據中心行業WUE的發展指引和管理。比如前文提到的北京市地方標準《用水定額第11部分:數據中心》,設定了數據中心WUE值的分級:先進值為1.4,通用值為2.2。其中,先進值用于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審批和節水評價;通用值用于現有數據中心的日常用水管理和節水考核。
去年7月,北京市發改委再次修訂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數據中心項目節能審查的若干規定》中,新增了要求“再生水輸配管網覆蓋范圍內的數據中心,設備冷卻水、機房加濕等非生活用水應采用再生水”。
數據中心怎么辦?
實際上,數據中心的用水問題,在國際上也是備受詬病。谷歌、Meta等互聯網大企業的數據中心常常因為爭水、爭電而被當地居民投訴甚至抵制。因此節水也就成了數據中心行業必須面對的話題。
從技術角度來講,數據中心可以采取更先進的技術來減少水資源消耗。比如使用自然風冷,如新風、間接蒸發冷卻等,降低對水消耗。在液冷時代到來之后,水資源利用率相信也會有大幅的改善。
另外也可以利用環境優勢來降低水消耗,比如在寒冷地區建設數據中心。如騰訊的山洞數據中心、FaceBook的北極圈數據中心等。我國“東數西算”工程中的西部樞紐節點,也都具有天然的數據中心建設優勢。
此外,還有“水底抽熱”——直接將數據中心建設在海底、湖底,利用大自然的水體直接散熱。微軟及國內的海蘭信均有海底數據中心投入運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加強水資源的使用規劃和管理,設定用水之都,定期觀察和分析用水情況,發現異常并及時進行管網檢查。
總的來說,《節約用水條例》的發布將對數據中心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推動數據中心行業向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數據中心企業需要積極應對,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實現節能減排,為構建節約型社會做出貢獻。同時,政府部門也需要加強對數據中心的監管,通過制定和執行嚴格的節能減排標準,引導數據中心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