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兩年自主研發,普洛斯數據中心再摘碩果。
7月5日,普洛斯數據中心發布了DC Brain智慧化運營管理系統。該系統是普洛斯自主研發的面向多數據中心的中央統一管控平臺,整合數字化監控和智慧化運維,不斷提高運營與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PUE,打造綠色數據中心。
“從行業來看,與我們定位相似的系統或者平臺并不多。”普洛斯數據中心業務DC Brain 技術總監張良鋒表示,公司主要客戶群體來自互聯網、云計算、金融以及政企等行業客戶。
普洛斯數據中心所處的賽道屬于國家重點布局領域。工信部印發的《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用3年時間,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算力規模與數字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新型數據中心發展格局。總體布局持續優化,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省內數據中心、邊緣數據中心梯次布局。技術能力明顯提升,產業鏈不斷完善,國際競爭力穩步增強。算力算效水平顯著提升,網絡質量明顯優化,數網、數云、云邊協同發展。能效水平穩步提升,電能利用效率(PUE)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逐步提高。
創新貫穿于全產業鏈
“DC Brain是標志著我們的管理運營能力業界領先的重要里程碑。普洛斯數據中心將以此為基礎,不斷采用新技術、新模式,來提升高標準算力基礎設施的運營管理,承載大數據指數化增長的數字經濟新時代。”普洛斯中國高級副總裁、數據中心業務總經理沈暘表示。
DC Brain采用中心化管控模式,制定統一運行方案。在發生預警、變更等場景時,運營指揮中心(GOC)通過中心化調取運行數據,協助現場分析、判斷,并將調優策略、運行參數等下發至不同數據中心樓棟內設施,遠程即可優化。
技術領先的根基在于研發人員。沈暘表示:“除運維人員外,公司從事IT技術研發以及設計架構優化的員工比例,超過員工總數的1/3。”
當前,數據中心已成為IT技術創新的高地。
“公司對于創新的理解從自身內動力、客戶需求兩個方面來展開。對于前者,通過不斷地創新可推動業務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再從精到專的發展,這也是普洛斯能夠區別于其他行業友商的一個內在動力;對于后者,客戶需求不斷更迭,以及客戶需求本身對創新的要求,尤其是互聯網和云服務商客戶群體,技術更迭速度更快且周期短,所以隨著他們業務本身創新和技術更迭,實際上對其服務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沈暘表示,基于內生動力和外在動力,緊跟前沿的科技以及數據中心發展的趨勢,創新是公司必須要做的,也是必然的選擇。
對于創新的理解,公司并沒有停留在紙面上,而是貫穿于開發、建設、運維等全鏈條。
首先從數據中心本身的架構設計和設備創新來說,公司會從早期的整體架構設計、工程管理上去考慮如何創新,包括進一步提高現有制冷設備、供電效率,以及如何使用BIM模型來更好地管理施工現場。
其次,新的技術在運維上的運用,例如人工智能,未來物聯網loT進一步的發展,有很多方面可能有進一步創新空間。
目前,普洛斯團隊更多的在做算法優化,希望通過進一步提升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來豐富AI應用場景。以移動巡檢為例,公司會由系統根據設備需求進行自動派單,移動巡檢的人員到現場實地掃碼設備并錄入設備的實際值,經過系統檢測數值判斷其與實際的運行情況是不是一致,從多角度去規范巡檢的過程。通過系統深入介入,可以有效提升巡檢變更的有效性,避免出現一些懈怠、消極的情況,這也能夠從側面去反映各個數據中心運維管理的水平。
最后,從能源維度看,普洛斯正積極推進使用清潔能源,思考如何在規模化使用綠色電力的同時,又能滿足數據中心電力的穩定性需求。光伏發電的電壓穩定性有所欠缺,普洛斯也希望能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正是這些創新因素保障了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
張良鋒表示:“從管控規模來看,普洛斯數據中心在國內的規模已經達到1400兆瓦(MW),DC Brain系統作為一套配套的支撐系統,后續所有新建和收購項目都會接入到這套系統中,我們目前以及未來的管控規模,從行業的水平來看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DC Brain系統應用了數字孿生技術,可以遠程監控所有數據中心的運行狀態,具體到每個樓棟,7×24小時樓棟內電力、暖通、安防等基礎設施運行情況一目了然。通過數據中心高度可視化,運維人員可以獲得更加便捷、高效、直觀的監控界面,并可進行遠程智慧化管理運營。
長期主義的踐行者
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在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中,數字化轉型無處不在,IT和網絡容量的需求不斷升級。
普洛斯正在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全球范圍內含在建項目可提供超過2500兆瓦的IT負載,以算力基礎設施服務全球數字經濟增長。在中國,普洛斯完成了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以及中西部等骨干節點核心區域的布局,可提供的IT負載逾1400兆瓦。普洛斯也宣布了進軍日本數據中心市場,發布了運營規模達到900兆瓦IT負載的計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超過120億美元,重點投資大東京和環大阪地區。
除了中國和日本,普洛斯在歐洲也取得了大型數據中心開發項目。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數據中心行業普遍面臨著能源與資源的高額消耗,減碳、提效對于數據中心尤為重要。
“我們致力于從設計規劃、開發建設,到運營管理、能源使用等各個環節全鏈條減碳、提效。”沈暘表示,普洛斯將智慧化資產運營管理與新能源產業的加速發展密切結合,形成了獨特的碳中和路徑。
未來,隨著分布式、集中式光伏以及風能等新能源業務的發展,公司將引入第三方機構為客戶進行相關綠色認證,助力客戶的業務運營早日實現“碳中和”。
從全鏈條的角度看,在開發建設環節,普洛斯數據中心創新采用了多系統預制化技術,即基于數據中心大規模快速交付場景,對變電站、冷凍站、鋼結構/熱通道等進行模塊拆分、工廠預制化及現場拼裝建設的技術。通過模塊化搭建,可大幅縮短建設周期,從而大大減少施工階段產生的建筑垃圾及耗水、耗電量。
在制冷環節,整體選用高效節能制冷設備,降低供冷能耗。選用中壓冷水機組,減少冷機供電損耗;優化管路設計,降低管道阻力,從而降低輸配能耗;選擇高效冷卻塔,延長自然冷卻時長,高效節能,大程度降低運營成本。
在供電環節,不斷優化配電架構,提升供電效率。整體采用集約密集的電源系統;IT配電系統采用DR架構模塊化HVDC不間斷電源系統供電,動力系統配電中UPS采用ECO模式運行,實現了高效節能、高可靠性和便捷維護的目的。
在運維管理環節,通過高度的智慧化、數字化,不斷提高運營效率,提升能源利用率。
以普洛斯常熟東南數據中心為例,該數據中心位于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筑總面積逾15萬平方米,項目全部交付完成后IT負載預計達到120兆瓦,可以為超過30萬臺服務器提供設施和增值服務。其開發周期比業內平均縮短了5個多月,及時為客戶提供了承接業務高速發展的基礎設施。
普洛斯數據中心DC Brain智慧化運營管理系統
除了創新、節能、提效,堅持長期主義是每一個數據中心玩家必備的技能。
數據中心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重資產,前期投資大,資本回籠周期長。中金公司研報顯示,目前國內運營領先的IDC服務商投資的回收期約在5至6年,投資的IRR(投資回報率)約在17-20%之間;戴德梁行也曾表示,IDC的IRR通常為10-20%,其中批發型IDC的IRR多處于10-15%,零售型IDC的IRR通常處于15-20%等等。
“投資人看好數據中心資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在萬物互聯的背景下,對數據存儲和云計算的需求出現指數化增長;另一方面是數字化的普及,很多數字化、線上化的應用和全球各國在生活、學習、工作、乃至社會管理等方面采用數字化方式的普及和規模化增長,大為提前。”沈暘認為,由于這種趨勢和改變是長期的,對于投資人來說,尤其是長期資金來說,數據中心作為核心型的資產,不論是投資于其開發階段還是穩定運營階段,都十分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