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相繼宣布對中國游客免簽,東南亞旅游熱度暴漲,也讓中企出海潮再加溫。多數IDC企業尚未或剛剛將出海納入計劃之時,萬國數據位于東南亞的數據中心已經開園。
就在不久之前,萬國數據發布了2022年度ESG報告,展示各維度取得的進展。
從出海東南亞,到推進碳中和,萬國數據一直走在行業之先。
萬國數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偉
在萬國數據ESG主題日活動上,萬國數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偉接受了中國IDC圈的采訪,對話碳中和實施的難點與亮點,暢談AI帶來的IDC行業新趨勢,分享企業出海的機遇與挑戰。
碳中和指標刷新 持續加強創新技術及新型能源探索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三周年,也是萬國數據連續第三年發布ESG報告,披露“2030年實現碳中和及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目標的進展與成效。
萬國數據可持續發展重點領域進展-圖源萬國數據2022年ESG報告
2022年,萬國數據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升至35.9%,總使用量達1,811 GWh,參與直接采購可再生能源的數據中心增加到18個,有30個數據中心已經實現100%可再生能源利用。
在數據中心的設計、施工階段就考慮到環境的可持續性,嚴格執行環保設計和綠色施工等標準,2020年以來新投運的數據中心已經或正在申請綠色建筑認證的比例增加到77%。
讓數據中心運營更綠色,完善水、電等能源的智能化管理,研發和應用燃料電池、儲能、液冷、氟泵等新技術,2022年自建數據中心平均PUE降低至1.29,最優年均PUE降低至1.15。目前公司常熟和馬來西亞的數據中心已經大規模落地冷板式液冷產品和多分體式制冷泵系統。
2020年萬國數據的碳排放強度是7.66噸CO?e/㎡,2022年這一數字降至5.40噸CO?e/㎡,同年CO?絕對減排103萬噸,三年的節能降碳成效顯著。
擔心降碳的投入會導致數據中心成本上升,是許多IDC企業在考慮實施碳中和時的顧慮。萬國數據的ESG報告卻揭示另一種可能性——碳中和舉措實際上帶來了收益。
2022年萬國數據在北京的9個數據中心受邀參與碳排放交易,由于降碳措施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獲得6.9萬噸可交易配額,轉讓8.3萬噸配額(含2021年部分)。經過計算,從碳交易中獲得的收益高于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成本。
從長期角度來看萬國數據的2030年碳中和承諾,黃偉認為氫能在數據中心的應用將起到重要作用。
萬國數據在2023年與擁有成熟氫能發電技術的SK ecoplant達成合作,在新加坡試點通過氫燃料電池發電,為數據中心供能。對于成本疑慮,他表示作為試點,該項目氫能使用成本確實偏高,但相信隨著氫能技術在數據中心的逐步成熟和大規模應用,氫能價格會隨之下降,正如近年來的鋰電應用與價格走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踐行碳中和的先行者,萬國數據以務實行動為數據中心行業展示了可持續發展與經濟性雙贏的潛在路徑。
AI注入新動能 2024年國內迎算力需求高峰
自2021年以來,萬國數據實施雙引擎戰略,同步推動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的業務增長。
在黃偉看來,國內與東南亞兩大市場正處于不同的發展時期,所以萬國數據采取不同的發展戰略:一盈利期,一擴張期。
經歷過高速擴張后,在國內萬國數據現在的業務目標是盈利。原因有二:其一,萬國數據在國內的規模已經足夠大,100余個數據中心覆蓋了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華中熱門市場;其二,現階段國內IDC市場處于非高增長期,市場規模增速降低,來自互聯網大廠的需求增量放緩。
黃偉預計,萬國數據華東區域業務將最快實現盈利,其中上海外高橋數據中心園區已經率先盈利。
在這個放緩周期后,將迎來下一個高增長周期。
“行業發展要有新動力”,從早期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需求,到云計算興起推動數據中心增長,這次數據中心的新動力是AI。
過去一年中,超百個大模型產品發布,AIGC熱潮驅動海量AI訓練與推理的算力需求,與此同時,芯片禁令造成“一卡難求”,很多AI算力需求無卡可用沒被滿足。因此,黃偉認為,在國產芯片替代可用的情況下,AI算力需求將被大大激發,“樂觀地看,2024年數據中心將迎來AI紅利高峰期”。
AI帶來新動力,也為數據中心帶來改變。
AI訓練所使用的GPU服務器功率遠超CPU,數據中心單機柜功率密度將大幅增加,對散熱要求更高,客戶對單體數據中心園區的規模要求也更大,“國外現在大廠定制一個數據中心園區基本上要400-500MW”。
黃偉希望,禁令倒逼國產芯片飛速發展。作為數據中心行業龍頭的萬國數據積極與芯片企業展開了合作,助力國產芯片在數據中心的落地,推動國產GPU算力向用戶的供給,共同為國內算力產業蓬勃發展努力。
弄潮東南亞 與全球IDC企業競爭
日前發布的《2023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報告預測,2023年東南亞數字經濟規模有望達到2180億美元,同比增長11%。隨著電商、游戲、短視頻的普及,云計算、AI等新技術應用日益廣泛,東南亞地區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對數據中心的需求持續攀升,再加上以年輕人為主的人口結構、持續增長的經濟水平,吸引全球IDC企業到東南亞建設數據中心。
電視劇《繁花》中有一句臺詞:“只有看到未來,才會有未來。”
2021年,萬國數據看到未來,出海東南亞。
今天,當東南亞市場火熱,不少企業將出海列上日程,萬國數據已經贏得先機,在東南亞落地3個數據中心,位于馬來西亞柔佛州的超大數據中心園區已投入運營。
正如黃偉所說,“等到市場都已經好了,再去就太晚了。”
在高速發展的土地上,僅僅兩三年時間,市場景象就大不一樣。
2021年萬國數據初到東南亞時,獲取土地、電力等資源難度低,競爭對手少,客戶信任度高。今天,東南亞已經聚集了全球幾十家IDC企業,資源、客戶乃至指標獲取都越來越難。
在新加坡,此前因土地和電力稀缺暫停數據中心開發,所以IDC市場供應短缺、供需嚴重不平衡,2023年7月萬國數據經過可持續發展、人才價值等綜合評估,獲得新加坡政府審批通過,與三家數據中心運營商一起被授予共計80MW的電力容量。
萬國數據馬來西亞柔佛州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園區(一期)
黃偉介紹,馬來西亞能源充沛,需求較新加坡少,萬國數據將數據中心設在柔佛州努沙再也科技園,距新加坡車程僅幾十分鐘,一期總容量69.9MW已被全部預定。
在印尼,位于巴淡島的28.8MW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園區也已經動工,萬國數據還在2023年與印尼主權財富基金INA簽約,共同在印尼開發數據中心項目。
出海業務成績亮眼,并非只靠前瞻的戰略眼光,背后不僅需要業務規模化、標準化和產品全棧式能力的積累與支撐——“在國內有足夠競爭力才有資格去海外”,更需要克服海外人才、政策環境、文化的巨大差異。
憑借自身的不懈努力,萬國數據擁有了更充足的底氣和更強大的實力,在東南亞IDC市場的群雄逐鹿中,無論面對國際巨頭還是當地通信運營商,都無懼挑戰,可以驕傲地說“在海外我們也有十足的領先優勢,從而得以在不同的環境和市場中保持強勁競爭力”。
曾經,萬國數據將出海謹慎地表述為“跟隨出海的中國客戶需求”。
今天,萬國數據的視野已經是“看全球市場,面向全球客戶”
從開始東南亞戰略布局,到今天3個數據中心投運。
從率先承諾“2030年實現碳中和及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到至今連續三年發布ESG報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至35.9%。
無論出海還是碳中和征程,萬國數據一直走在行業前列,也正一步步堅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