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海蘭信
行業動態
Project Natick項目旨在通過在海中快速部署數據中心,利用海水龐大流量作為冷卻資源,為靠近大型水(海)域地區的客戶提供快速、低延時服務。[詳情]
海底數據中心:更低能耗 更低故障Project Natick第二階段測試,數據艙在蘇格蘭海底實現2年無人運維,服務器故障率為陸上數據中心的1/8。[詳情]
UDC測試與推進
測試報告與結果
UDC測試報告
在海底運行約40天后,海蘭信UDC數據艙測試樣機完成第一次打撈上岸并進行數據分析。測試期間樣機的密封、壓力、冷卻、電力、耐腐蝕等各項系統均運作 正常,沒有故障情形發生。
PUE 1.076
“清華大學傳熱與能源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出具的能效測試報告顯示,艙體內假負載滿載,在海水溫度低于 25℃時,冷卻系統可將艙體室內環境溫度冷卻至30.7℃,冷卻效果良好;此時,海底數據中心樣機的 PUE 值測算結果為 1.076。
環境影響評估
青島環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出具的《海底數據中心海洋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顯示,樣機對測試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友好,出水口最高溫升僅為 2℃,且影響范圍僅為設備周邊小范圍內,基本不會對海區內海 洋生物產生負面影響。
UDC動態
專家論道
一方面,我們對數據中心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另一方面,數據中心對我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也越來越大。那么,是否有方法能解決這一困境呢?水下數據中心,或者海底數據中心,也許能成為解決這一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分行)海底數據中心的這種特性是陸海統籌、生態用海、集約用海的總實踐探索。同時,相比于陸上數據中心,省電、省地、省水、綠色,總成本也具有明顯優勢。如果示范項目成功,將為數據中心建設和能耗的困境找到新的突破口,成為行業發展的新亮點、新趨勢!
海底數據中心對比岸上的數據中心存在的優勢:
一、可持續性;
二、快速布署;
三、距離用戶更近,回應速度更快。
用戶互動
USER INTERACTION